台灣歷史博物館-23

基地資訊

年度:2001
坐落:臺南市,安南區
業主:文化部
狀態:提案
規劃類型:競圖作品

臺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歷史博物館的規劃

此館為一綜合性之歷史博物館,在規劃時企圖從營運收入與支出能達到平衡的出發點來進行建築與戶外景觀設計。
除了固定的展區(台灣歷史紀錄的展場)門票收入以外,本設計企圖以接待大廳(台灣文化產業的容器)及戶外劇場(台灣風土經驗的延伸)的活動來增加相對等的實質收入。

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功能

以展覽館、典藏研究館及辦公/推廣教育館作為展示/收藏/研究教育之功用。
以接待大廳內之文化產業活動(3樓之書店/藝文咖啡,2樓、1樓之文化展示迴廊及B1之文化活動區)作為提高使用密度及增加館內收入之功用。

台灣歷史博物館之建築

此博物館之建築造型及整體配置以服膺館內之台灣歷史文物展示為主要考量。她是一個文化的容器而不是一個喧囂的建築宣言。詩人朋友們總喜歡將南台灣夏天的西南風比喻為極其自然愉快的象徵。從200公尺的接待大廳入口側,在漫長的夏天,均可享受經由面前12,000米平方的淺水池拂面而來的西南風。

館區東北側一望無際高低有秩序的原生林及綠覆地隔絕了冬天嚴厲的季風。全館的展覽區位於原生林及接待大廳之間,這裡沒有直接的日曬,引進展場的自然光在水影及綠覆地之間提供看展者最佳的觀賞環境。

除了博物館之外,這裡是台灣自然環境的縮影。博物館區和戶外劇場的景觀橋恰如其份的融入這片一望無際高低有致的原生林,畢竟,這是我們共有的美麗島。

台灣歷史博物館的行銷與觀眾服務

就經營的觀點而論,為了增加博物館的成效,本館預設行銷對象除了傳統的參觀群眾外,相對的提供以下之服務:

  • 教育推廣及演講廳之專題活動
    以各季節不同的主題推展系列教育及講座活動
  • 接待大廳內之藝文及展覽活動
    這是個台灣文化產業的容器,從書店到文化展示迴廊,到B1大廳的文化展演活動,使得傳統的等待空間蛻變為一極具教育及娛樂功能的文化空間。
  • 戶外劇場的台灣及國際風土展演平台
    這個由功能性的滯洪池轉變成的表演場所是台灣與國際藝術節的最佳活動平台。此區,博物館區以及戶外原生林區將成為一美麗島上最具風情的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