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資訊
年度:2008
坐落:臺北市,士林區
業主:臺北市政府
狀態:提案
規劃類型:競圖作品
臺北藝術中心
想要乘著阿正師的龍舟去看戲嗎?
「在歲月飛逝中,」李安導演在舒國治一書「水城台北」推薦序言寫到, 「我們生活得有多粗心!」六十年代的台北,曾是水渠密布、水田處處的台北,舒國治謂,四十年來台北最大的改變可得一句話:由水城變成陸城。從此「水城台北」只能留存在記憶中了。 有多少人記得, 水城的台北, 水城的風貌?
2008年台北藝術中心的國際競圖,仲觀試圖要讓台北人重溫三腳渡碼頭的黃金年代,實現台北人乘著手工渡船遊歷河畔、來到劍潭觀賞藝術表演的城市體驗。其實台北很貼近大自然,但身陷處處高樓大廈林立的繁華都市太久,台北人逐漸忘記自己是如此靠近山、河川與海,也很難有機會抽空、放慢腳步,慢活地欣賞這個美麗的城市。從劍潭捷運站步行16分鐘, 可以來到這個充滿舊時台北人共同記憶的港口—三腳渡碼頭。這裡地靈人傑,曾經是北部經濟的重要樞紐、商船往返的主要港口,也是北台灣唯一的手工龍舟造船人阿正師,本名劉清正,長期駐足研製龍舟逾50年的所在地。他製造的龍舟除了競逐於台灣河域,也揚名海外遠征西德、荷蘭、南非、加拿大等地,他的傳奇故事已被刻畫在三腳渡的石碑上。
《走尋三腳渡:台北最後碼頭》一書中描述過去在三腳渡最繁盛的時期,船隻高達兩百多艘,可以看到往返淡水、基隆載貨的大船;隨著河床淤積,雖然大船無法進入,但搭乘渡船的人可還很多,社子、大龍峒、劍潭的居民的交通往返,都還是依靠渡船。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為了整治淡水河流域,把基隆河改道、番仔溝填平,雖使得三腳渡有了新的契機,相對也帶來污染,破壞了基隆河。 仲觀的台北藝術中心,入口大廳的東西軸線,指向三腳渡碼頭河濱公園及後港墘的前港公園,打開承德路高車流輛的界線與鄰里共享開放的碼頭;南北軸線是基隆河截彎取直的舊河道與捷運新店淡水線的連接,成為人潮鼎沸的士林夜市最佳散步的地點。我們認為,建築有足夠的影響力逐步推動城市的水岸生活再造,引領Taipei River Taxi的流行風潮。從三腳渡碼頭開始,將台北人對於未來的想像和熱望表達在建築上。